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卜羽勤 实习生卓皙雯 上海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迎来新规划。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共同组织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形成草案,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促消费、稳增长成为本周多地重点。上海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会见全球行业领域标杆企业首席执行官,提出一如既往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中外企业在沪更好发展,为各类企业在沪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保障。南通市持续掀起招商热潮,不仅通过走访全球主流国家和市场以及国内重要城市抓招商、抓投资,而且积极举办合作交流会引进外资。
在专精特新方面,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汇聚企业172.8万家。其中上市公司17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4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765家。百强集群用仅占全国 2.9%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国29.1%的上市公司、20.1%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2.1%的国高新企业,百强集群的创新能力、带动效应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共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
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共同组织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已形成草案。
《规划》提出到2035年,示范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6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66.5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43.32平方公里。草案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江南水乡特色,注重保护传承文化与自然价值,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为重点,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长三角各地交往学习愈发密切。
3月28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党政代表团到南京市考察。考察期间,代表团重点调研了智能工厂和科技公司等高新技术产业。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为共建南京都市圈、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两地要重点深化南京都市圈建设,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和产业领域合作,更大力度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建议。
走出去 引进来
3月29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分别会见了美国苹果公司、瑞士雀巢集团、美国丹纳赫集团等全球行业领域标杆企业的首席执行官。陈吉宁提出要将企业自身科技创新优势与上海市场规模优势、消费升级需求等相结合。上海将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实现中外企业在沪更好发展。
上海市市长龚正于3月30日会见了比利时驻华大使高洋一行以及雅诗兰黛集团全球总裁。龚正在会见比利时大使时表示欢迎更多比利时企业来沪发展,希望与其加强生物医药、微电子、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在会见雅诗兰黛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时提到要一如既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在沪提供更加优质精准的服务保障。
南通市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力争新签约注册总投资超5亿元、内资项目400个以上、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100个以上。近日,南通市持续掀起招商热潮,不仅通过走访全球主流国家和市场以及国内重要城市抓招商、抓投资,而且积极举办合作交流会引进外资。
3月22日至29日南通多地走访了包括奥地利、丹麦、法国、德国、北京、上海等地招商引资。在奥丹招商活动中与5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赴欧招商团密集拜访了12家目标企业,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赴沪招商活动中集中签约24个项目。
由南通市政府和江苏省外办共同举办的江苏(南通)-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合作交流会于3月28日举办。市委书记吴新明在与会时提出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化产业投资、国际贸易等领域合作。
线上线下共促消费
随着开年经济回春,长三角各省市为提升内需、带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纷纷出台消费新规新案。
江苏省消保委借鉴苏州经验发布了全国首个针对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的省级地方标准即《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将于2023年4月23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对于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
除了优化线下购物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还通过下调价格、发行消费券等方式提升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日前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双促双旺·你消费我助力”消费促进活动实施方案》,宁波将在4月至6月发放总额为2亿元的消费券。以线上发券、线下核销为主设置了通用消费券、餐饮消费券、文体消费券、家电消费券、汽车消费券、活动专属券、优品消费券以及数字人民币消费券八大券种。超过20万家相关商业广场、购物中心、商业街区以及零售百货、家电卖场、超市、餐饮、住宿及文旅体育等商户参与其中。
浙江今年要新增百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产业集群已成为重要载体。
近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与上奇数科联合发布《民营经济驱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汇聚企业172.8万家。其中上市公司17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4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765家。百强集群用仅占全国 2.9%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国29.1%的上市公司、20.1%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2.1%的国高新企业,百强集群的创新能力、带动效应和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计2419家,占全国26.5%;其中近八成为民营企业,共计1935家。集群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765家,占全国约12.1%;其中近九成为民营企业,共计39248家。
浙江省经信厅印发《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 其中提出要深化“小升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雄鹰”企业培育,深入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力争2023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00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5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0家、雄鹰企业20家。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微,解放日报、安徽日报、南京日报、宁波日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清清 实习生陈雨若 《透视中国百强产业集群: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超20% 先进制造业成发展新动能》)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卜羽勤,卓皙雯(实习生)
编辑:李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