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着重更接地气自然户外教学,从自然中汲取科学的养料,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适宜的科学教育。大自然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自然是青少年科学教育之源,是培养儿童观察力、动手能力、科学素质与探索精神的天然课堂,因此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孩子爱上大自然,推出户外“自然教育”,从自然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培根说,“只有从自然中了解自然”,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融合自然的教育理念,在中小学教育中已逐步普及。譬如,厦门自然教育培训营通过户外与自然接触训练打通青少年更远视野,引导学生探索自然,指导青少年自发成长;武汉举办首批中小学自然笔记生态专家研讨会,颁发“小湖长”“小树长”“小园长”证书,有力探索青少年自然教育“武汉模式”······孩子们可以充分享受和自然共处,自发提高了探索科学的素养,形成了自己独特对自然生态的思考。
教育部“双减”政策已初具成效,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回归自然,身穿反光马甲,戴上小黄帽,爬树、生火、观察动植物······体验触摸大自然带来的种种孩童乐趣,使得天性更加自如纯真、学习更感兴趣、好奇心更强······为孩子关注自然科学,启发智慧提升科学素质开辟了绿色通道。只有加大放开“双减”直到“多减”力度,方能从课业负担中抽出宝贵的自然休憩时间与自然接触,感怀自然的花花草草,让童趣的美在自然风景里绽放芳华,身临其境感悟到什么是自然,什么是科学。此外,教育部门应进一步革新教育理念,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将自然教育落实好。只有早早抓牢自然教育,才能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面向未来,多部门应该强化政策引领,探索有效实践模式、促进育人融合联动上下功夫。具体而言,首先开辟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资源拓展新路径,强化自然资源、林草管理部门与教育部门强化联动,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引导各类自然保护地、城市公园、科普场馆、博物馆、动物园等对接学校,形成自然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的工作合力。其次,各级学校同时要把握学校教育新机遇,建设更多的优质自然教育科学课堂,丰富学校教育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多样化探索自然教育进课堂,发展出贴近学生需求新模式,积极借鉴森林幼儿园、自然学校等城市经验,以课堂、教材与教师为重点,实施科学性和生动性兼具的自然教育和科学素质提升。最后,彰显育人实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着力挖掘不同学段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劳动课程中蕴含的自然教育融合点,将自然教育融入生活实践将孩子带入自然课堂,满足孩子多样化需求,应用自己书本课堂所学去探索大自然,从自然中找答案,在自然中检验书本的答案,追本溯源地学习,全面发展惠及自身,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然教育秉持统筹兼顾各方发展理念,高纬度因材施教,寓教于乐,不断满足新时代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提升新需求,新发展方向。同时,加大对自然教育深化拓展的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或建议,从细节、细微处做起,以“一叶知秋”的洞察力,把牢科学教育基本关,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开花结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雪雷(武汉黄陂区)
责编:丁楚风
关键词: